填坑占位符
看完电影的那天就想写,标题也是那个时候取得。到现在居然已经将近半年。我忘记了电影的很多内容,但没有忘记要写这篇记录的冲动。
故事的细节统统淡去。《人类简史》说智人是依靠虚构故事存活的动物。但我常常忘记虚构的故事。和某个朋友曾经吃饭的地方、一个月前的某个水课作业,都是我无法记住的东西。高中刚毕业的暑假里,我就开始记不清在学校的座位。对于本质和真实的扩大化感受和固执追求,常常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注意。这甚至让我怀疑在精神世界里我依靠痛觉存活。
如果一切存在都有合理之处,这或许也可以被简单地称为一种市场需求。而李安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天才。
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,所以这个故事就被搬到了大海上、月光下、孤岛中。
儿时的派要与老虎交朋友,他不理解任何一种宗教,他甚至疑惑为什么不能同时信仰多个一神论的宗教。同时无法理解的还有父亲的极端理性主义。所以父亲让他亲眼看着老虎咬死羊的时候,信仰印度教的母亲捂住他的眼睛。
所以在故事的开端他显然是作为纯洁的、未受沾染的人性的代表。就是这种人性,遇难漂泊大海227天,残酷地遍历神性和兽性。
神是什么?派跟随家庭从小素食,漂泊之初他也确实只依靠存储的饼干。但风暴无情,当他不得不开始吃鱼时,一切都被清晰地讲述出来。最接近罪恶的瞬间原来就是最接近神明的瞬间。信仰不为称颂美德而生,而是洗刷罪恶之辞。
那只老虎的意义是什么?在派感到绝望的时候它从船舱猛然跃出。它代表着人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。远离社会,远离一切可以让你成其为人的东西之后,人兽无异。但是派的那句“与它的搏斗使我警醒”无疑高贵,人类的赞歌可不只是勇气的赞歌,还有那些与黑暗共存的呜咽悲鸣。李安给老虎安排的最终命运是,一上岸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派。这的确有一些无情了。好像在嘲笑着那些与兽性搏斗试炼后的人性光辉是多么不值一提——你看,你无法决定自己是否有“人性”,你的努力如同鸟雀挥动翅膀,无法为天空带来一丝破绽。只要海浪将你重新送回陆地,曾经拼命战胜的“虎”就会自己消失。
虚构的神明,真实的兽性,对派来说都属于“存在”。对你我或许也一样。然而我们不必漂泊太平洋,也不必与虎为伴。